1402年四月,朱棣在安徽灵璧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,彻底击溃了淮河以北明朝中央军的主力部队。这场战败对明朝政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,坐镇南京皇城的朱允炆听闻消息时,愣住了,完全没有想到他辛辛苦苦削藩四年,竟然最终会走到皇位危机的边缘。
到了五月初七,燕军趁胜追击,迅速南下,攻占了淮河北岸的泗州。此时,淮河南岸的守军主将是盛庸,自削藩之初,他就一直与燕军激烈交战,曾斩杀过多名燕军将领,是朱允炆阵营中少有的能与朱棣抗衡的将领。然而,朱棣此刻正处巅峰状态,所向披靡,无人能挡。面对盛庸的阻击,朱棣机智地分兵两路:他亲自率军正面牵制盛庸,另一支由朱能和丘福率领,绕过南军防线,秘密渡过淮水上游。待盛庸察觉时,朱能已兵临其后。
五月初九,盛庸被朱棣打败,只得率军退守长江南岸。燕军乘胜追击,迅速攻至扬州。五月十八日,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激励部将坚决抵抗,但部下们认为朱允炆大势已去,纷纷起兵反叛,将王彬捆绑送给燕军。高邮守军见势不妙,也纷纷不战而降。
展开剩余86%得知朱棣已经逼近长江北岸,朱允炆惊慌失措,急忙召见方孝孺,寻求对策。方孝孺沉着冷静地提出两条建议:一是派人向朱棣谈判,以割地为条件拖延时间;二是在皖南和浙东积极募兵,准备水上决战,因燕军不擅水战,援军一旦赶到,或能扭转乾坤。但这两个建议,实质上是纸上谈兵。朱棣是谁?当年他叛乱时,敢把头别在裤腰带上,妥协割地怎么可能?
外出募兵,呼吁勤王,在此紧迫形势下实属无用功。朱允炆虽无奈,只得寄希望于死马当活马医。很快,之前被贬黜的齐泰和黄子澄奉命带兵勤王,立刻招兵买马奔赴南京。谈判方面,朝廷无人敢与朱棣正面交锋,朱允炆最终想到了庆成郡主。
庆成郡主原封庆阳公主,是朱元璋的堂侄女,朱棣的堂姐。洪武年间,因礼部奏请将其降封为郡主,朱元璋基于亲情和礼法权衡,保持公主封号但俸禄降一级。朱允炆即位后,头脑发热,竟然采纳礼部旧议,剥夺她的公主封号,仅封为郡主。一个无实权无兵权的公主,朱允炆竟视若眼中钉,由此暴露其短视和不识大体。
令人意外的是,庆成郡主此时态度积极,按照《明史》记载,她爽快答应出面与朱棣谈判。五月二十二日,庆成郡主渡江与朱棣会面,朱棣表面礼遇,实则毫不退让,直言“此奸臣欲姑缓我,以俟远方之兵耳”,意在表明自己起兵清君侧的决心,要求朱允炆接受他的条件。显然,朱允炆绝不可能答应,谈判以失败告终。
得知谈判破裂,朱允炆心如刀绞,清楚自己的命运正逐渐走向终结。六月初一,朱棣指挥燕军从浦子口强渡长江,盛庸率军南渡长江迎战,成功抵御了几次进攻,但这不过是“煮熟的鸭子”要飞了的挣扎。就在此时,朱高煦带领军队果断冲锋,一举击溃盛庸大军,令朱棣喜出望外。朱棣甚至对朱高煦许诺:“努力!世子朱高炽常常生病。”这张空头支票,埋下了永乐后期皇位争斗的种子。
六月初三,朱棣军至浦子口下游瓜洲,再次击退盛庸。至此,长江北岸明军已全线败退。六月初六,燕军渡过长江,镇江守军开城投降。六月初八,燕军逼近南京,仅距龙潭三十公里。朝廷震动,朱允炆焦躁不安,再次召方孝孺问策。方孝孺镇定劝说:“南京仍有二十万兵,应坚守待援。即使战败,国君为国捐躯,也是理所当然。”
方孝孺虽能力有限,但气节可嘉。姚广孝曾称其为“天下读书人的种子”,说得不假。但南京城内,像方孝孺这样的人寥寥无几,多是李景隆一类投机者。济南大败赔上六十万大军后,李景隆被召回南京,本应处死,但朱允炆心软,不仅未惩罚,还重用其守卫金川门。李景隆无耻,与谷王朱橞勾结,开城投降,令燕军不费一兵一卒攻入南京,四年靖难之役至此结束。
对多数人而言,战争终结,但朱棣的靖难才刚开始。造反本质使他必须为行为披上合法外衣。于是他不急于入城,分军四队:镇压城内抵抗;解救被囚藩王;包围皇宫;随行预备队。安排妥当后,朱棣下令进城,准备收割胜利果实。但他竟忘了先拜谒明孝陵。
幸好翰林编修杨荣拦住了他,提醒说:“殿下是先去拜谒先皇还是即位?”这看似疑问实为警告,暗示若不先拜谒孝陵,将暴露造反真相。朱棣心领神会,随即折返,前往明孝陵肃立拜谒。
谒陵完毕,朱棣忽然意识到一大要事:不能背负杀害皇帝的罪名,必须给朱允炆留自尽机会,避免死于军手。于是下令包围皇宫的军队撤退,不得入宫。不料不久便传来宫中火灾,朱允炆下落不明。众人震惊,这正是最坏的情况。
朱棣亲赴皇宫指挥救火,火被扑灭后,发现两具尸体。宫中太监辨认为朱允炆和皇后马氏。朱棣起初不信,认为对方拿尸体糊弄,转念一想,为了大局只能接受,遂宣布皇帝皇后双双殉难。
朱棣有更重要的事要做——宣布称帝。消息发布后,他请教军师姚广孝,商讨即位之策。朱棣急于登基,怕自己名不正言不顺。但姚广孝劝他耐心等待,让南京局势更乱,等众人自发劝进,再正式登基,效果更佳。
果然,南京乱象骤增,六月十四日旧将藩王纷纷劝他称帝,旧臣也不断请求。朱棣一一回绝,哀叹侄儿自焚,自己却成了“清君侧”的叛将。六月十六日,乡绅和百姓代表集体上奏,请朱棣速登帝位,否则民生难以为继。朱棣这才假意顺从,六月十七日再次谒孝陵,正式登基,史称明太宗,后改名明成祖。
登基前,朱棣召方孝孺草拟诏书,却遭冷遇。方孝孺不理朱棣、不行礼,竟在大殿上痛哭。朱棣尴尬解释:“我靖难不过
发布于:天津市尚竞配资-股票开户办理-配资世界门户首页-专业炒股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